全會決定,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。
2020年2月3日,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批評了部分地區在抗疫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問題——
玉汝于成
“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,逐步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、住得下、融得進、能就業、可創業,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,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?!薄暯?/p>
紀念館墻上,一行字分外醒目。那是毛澤東同志在1945年4月七大預備會中所指出的:“我說陜北是兩點,一個落腳點,一個出發點?!?/p>
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里,“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”,國際社會是“一部復雜精巧、有機一體的機器”,共同利益、共同挑戰、共同責任把各國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。建設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榮、開放包容、清潔美麗的世界,是行動方向;推動構建相互尊重、公平正義、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,是必由之路;和平、發展、公平、正義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,是價值追求。
在大航海時代所開啟的“世界歷史”進程中,關于現代化道路、文明形態多樣性與單一性的思辨從未停止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冷戰的結束將這一思想爭鳴再次推向了高潮。美國學者弗朗西斯·福山宣稱,歷史將“終結”于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,他的老師塞繆爾·亨廷頓則表達了對不同文明走向沖突對抗的擔憂。無論是“歷史終結”還是“文明沖突”,西方世界對國際秩序的構想都沒有跳出或“西方化”或東西對抗的思維框架。